1 國外有關(guān)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研究
早在1995年,A.Hebeish等人曾對自制CMC用于棉織物活性染料印花進行過一系列研究,其研究內(nèi)容側(cè)重于不同取代度的CMC印花效果,研究結(jié)果表明取代度低于1.28的CMC印花織物手感粗硬,而取代度高于1.38的CMC可獲得手感柔軟的印花織物。
推測原因是DS>1.38的CMC分子中的活潑羥基被有效封閉,且與帶同種電荷的活性染料產(chǎn)生足夠強的靜電斥力,從而未與活性染料發(fā)生反應(yīng)。而DS<1.28的CMC分子中還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活潑羥基,并不具有足夠的靜電斥力,與活性染料發(fā)生了反應(yīng),降低了染料的固色率并將CMC固定在印花織物上,嚴重影響了織物的手感。A.Hebeish等人的研究成果對高取代CMC的應(yīng)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其自制CMC僅是實驗室產(chǎn)品,并未投入工業(yè)生產(chǎn),高取代CMC也并未因此得到足夠的重視,更不要說代替海藻酸鈉用于實際印花生產(chǎn)。
很快,國外的工作者便把希望的目光聚焦到了瓜爾膠的身上。2000年,SonjaŠostarTurk等人對取代度為1.4的瓜爾膠及其與海藻酸鈉的復(fù)合糊料用于纖維素纖維織物活性染料印花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取代瓜爾膠具有很好的假塑性,且即使使用雙活性基的活性染料,高取代瓜爾膠依然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印花效果。海藻酸鈉的加入可減弱混合糊的假塑性,但能提高給色量。兩者的混合糊用于活性染料印花可獲得令人滿意的色澤和牢度。
同年,E.Perrin Akcakoca Kumbasar等人研究了三種陰離子糊料海藻酸鈉、羧甲基淀粉、改性聚丙烯酸類合成糊料兩兩混合后用于粘膠纖維織物活性染料印花的情況。結(jié)果表明,CMS和海藻酸鈉是有效的色漿流變性改良劑,同時CMS可避免由染料引起的色漿流變性的改變,并具有高給色量。在所有的混合糊中,CMS含量較少的CMS/改性聚丙烯酸混合糊所表現(xiàn)出的各項性能最好。
在發(fā)現(xiàn)單純的某種糊料或復(fù)合糊料仍然不能解決生產(chǎn)中存在的問題時,科研工作者又開始尋求其它助劑的幫助。2002年,Vanja Kokol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報道了在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存在的條件下,瓜爾膠與雙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的反應(yīng)情況。VanjaKokol采用SEC檢測瓜爾膠、染料、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三者之間的反應(yīng)產(chǎn)物。試驗表明,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加入可有效減小瓜爾膠與活性染料間的反應(yīng)程度。而且,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疏水部分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其作用效果。親水部分增大或疏水部分減小都能加強這種抑制反應(yīng)的作用。另外,表面活性劑用量增加或瓜爾膠取代度增大也同樣會減小糊料與染料之間的反應(yīng)程度。2003年,R.Schneider等人報道了可生物降解的添加劑對瓜爾膠用于活性染料印花的影響。試驗表明,添加劑對瓜爾膠的流變性能和印制得色量沒有明顯影響,但可改善其印花織物的手感。國外還有很多工作者在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研究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