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我國服裝形勢分析
2007-03-08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文字:[
大 中 小 ]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和出口國,連續(xù)多年的高速增長,使得我國服裝出口貿易在國際服裝貿易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同時近兩年我也成為多個國家進行“特保”和反傾銷的對象,貿易摩擦不斷。雖然今年美歐對我紡織品繼續(xù)設限,服裝出口在去年底有增長乏力的趨勢,但從今年上半年看,服裝出口繼續(xù)增長,再創(chuàng)新高,增幅仍有大幅提升。說明我國服裝的出口競爭力是非常強的。無論從近期還是遠期來看,隨著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服裝強勢品牌的崛起,服裝行業(yè)始終是我國對外貿易的相對優(yōu)勢產業(yè)。
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生產服裝76.38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1.45%。其中,梭織服裝產量為36.61億件,同比增長12.68%;針織服裝產量為39.62億件,同比增長10.22%。
據我國海關統(tǒng)計,2006年上半年我國服裝出口123.62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27.73%;創(chuàng)匯327.18億美元,同比增長30.21%;平均價格為每件2.65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2%。
我國服裝出口連創(chuàng)新高,服裝各月出口都有大幅度增長。設限對服裝出口影響有多大?服裝出口強勁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競爭力是服裝出口強勁的主因
今年以來,我國服裝出口受到美歐設限、人民幣升值、國際間貿易摩擦加劇、生產資料漲價、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但我國服裝出口今年上半年再創(chuàng)新高,主要原因從本質看,服裝出口競爭力的提高是主因。這可以從我國服裝競爭力系數的變化可看出,1995年我國服裝競爭力系數為0.91,到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0.96。
競爭力系數數值越接近1,則該產品的貿易結構越偏向于出口,則意味著該產品對貿易伙伴有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從我國服裝出口競爭力系數變化可看出,我國服裝的競爭力一直是非常強的,并且還在不斷增強。
從我國服裝出口貿易方式上也可看出這一點。我國服裝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創(chuàng)匯1997年占比重為52%,2004年占比重為65%,到2005年已經占到68%。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服裝創(chuàng)匯所占比重更進一步增加,達到72%。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企業(yè)大力爭創(chuàng)品牌,重視服裝設計和創(chuàng)新,積極開發(fā)和引進新型纖維和面料,不斷提高服裝產品質量,使得我國自主生產的服裝正不斷地向著高附加值產品方向前進。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已經退出我服裝出口的主流。
經濟景氣是服裝出口增長基礎
我國國民經濟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14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全國工業(yè)完成增加值39680億元,同比增長17.7%。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以及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yè)經濟運行景氣上升,成為我國出口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半年全國商品出口428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
我國紡織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強大,推動我國服裝出口快速增長。上半年我國規(guī)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yè)實現銷售收入109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3.92%;實現利潤36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35.99%。同期紡織全行業(y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快也為出口增長提供了保障,上半年全行業(yè)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83.1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1.65%。
國際市場需求強勁是外因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分析,2006年上半年,國際經濟形勢比去年預測的要好,世界經濟繼續(xù)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消費需求旺盛,自然拉動了我國的出口增長。據IMF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經濟同比分別增長4.7%和4.5%。其中,發(fā)達國家經濟同比分別增長2.9%和2.8%;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同比分別增長6.5%和7.0%。
美國經濟一季度增勢強勁,二季度明顯減緩。歐元區(qū)經濟運行開始趨好,增速逐漸加快。日本經濟增長有所放慢,但總體呈復蘇之勢。亞太地區(qū)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繼續(xù)穩(wěn)步快速增長。此外,其他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仍較強勁。
國際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動國際需求強勁增長,在需求的強有力驅動下,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普遍較高。
開拓市場推動服裝出口增長
從今年上半年我國服裝出口市場看,我國服裝出口到211個國家和地區(qū),而出口超過10億美元的共有七大市場,按出口創(chuàng)匯排序分別是日本、歐盟、美國、香港、羅馬尼亞、韓國和俄羅斯,這七大市場就占我服裝出口創(chuàng)匯市場的71%。
我國服裝出口開拓新興市場趨勢非常明顯,除我國服裝傳統(tǒng)出口市場日本、歐盟、美國和香港外,前九大市場中羅馬尼亞更是出口亮點,今年上半年出口創(chuàng)匯是上年同期的九倍多。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服裝出口創(chuàng)匯1億美元以上的市場中有八大市場創(chuàng)匯增幅都成倍增長。哈薩克斯坦(194.19%)、墨西哥(313.46%)、土耳其(1981.58%)、保加利亞(815.73%)、澳門(113.16%)、馬來西亞(104.84%)、克羅地亞(113.46%)和吉爾吉斯坦(413.89%)等。
美歐市場受設限影響大:
2006年上半年受到美歐對我設限的影響,我國服裝出口到美國市場數量、金額都有下降,而價格有大幅度增長;出口到歐盟市場數量下降、金額略升,而價格也有大幅度增長。
2006年上半年服裝出口到美國數量為9.68億件,比上年同期下降31.46%;出口創(chuàng)匯為39.50億美元,同比下降14.67%;平均價格為4.08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增長24.39%。
2006年上半年我國服裝出口到歐盟15.46億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4.07%;出口創(chuàng)匯為51.19億美元,同比增長3.54%;平均價格為3.31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0.49%。歐盟25國中進口我服裝最多的是德國、英國和意大利。
德國: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德國服裝共3.40億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3.79%;出口創(chuàng)匯為10.70億美元,同比下降2.5%;價格每件為3.14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5%。
英國: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英國服裝共2.80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5.3%;出口創(chuàng)匯為8.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08%;價格每件為3.11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1%。
意大利: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意大利服裝共1.79億件,比上年同期下降18.87%;出口創(chuàng)匯為7.53億美元,同比增長14.03%;價格每件為4.19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6%。
香港市場恢復高速增長:
香港市場受惠于美歐對我設限的影響,擺脫了去年服裝出口香港不斷下降的局面,今年增長速度很快。
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香港服裝的數量為20.03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46.27%;出口創(chuàng)匯為35.76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平均價格為1.79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增長5.29%。
羅馬尼亞是新興轉口市場:
羅馬尼亞不是歐盟成員,又與匈牙利毗鄰。羅馬尼亞輸往歐盟的服裝享有免關稅及免配額限制待遇。因此,許多企業(yè)已轉而向羅馬尼亞出口服裝再轉口到歐盟。使羅馬尼亞成為一個新興市場。
2006年上半年出口到羅馬尼亞服裝的數量為5.83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336.56%;出口創(chuàng)匯為20.07億美元,同比增長924.86%;平均價格為3.44美元/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34.01%。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