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產能增長對價格上揚行成反壓。隨著神華包頭、神華寧煤、大唐多倫(以上三家均為其甲醇制烯烴配套的甲醇項目)、新奧內蒙古等十幾套大型甲醇項目的建成投產,今年國內甲醇產能將增加500萬噸,達3700萬噸。由于幾套甲醇制烯烴裝置的烯烴單元年內達產的可能性很小,其生產的甲醇絕大部分將投放市場,將加劇甲醇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抑制價格上揚。
再者,國內甲醇業(yè)正面臨進口低價甲醇的沖擊,企業(yè)開工率低位徘徊。數據顯示,2010年1-5月,全國甲醇產量668萬噸,進口甲醇191.8萬噸,占同期國內甲醇總產量的28.7%。其中,沙特、馬來西亞、新西蘭和阿曼四國出口到中國58.04萬噸,占總量的30.3%;而伊朗則達77.1萬噸,同比增加114%,占進口總量的40.2%。國內甲醇行業(yè)開工率在30%左右,基本被擠出了華東和華南市場。
鑒于進口甲醇對國產甲醇行業(yè)的巨大沖擊,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公告,決定自2009年6月24日起對原產于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的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但今年6月24日,商務部發(fā)布公告,因多種因素決定將調查期限延長6個月。
而在此之前,多個部門已經行動起來。
2009年4月1日,財政部將甲醇出口退稅率由9%調漲至11%;并于6月1日將甲醇出口退稅率由11%進一步調漲至13%。
2009年5月,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fā)布《車用燃料甲醇》國家標準,并于2009年11月1日實施,M85甲醇汽油國家標準也于2009年7月2日正式頒布,并于12月1日起實施。繼山西、陜西成功試點推廣甲醇汽油后,江蘇、浙江、寧夏、四川等省區(qū),有的已經啟動甲醇汽油試點工作,有的正積極開展甲醇汽油推廣的前期準備工作。其中,陜西省M15甲醇汽油封閉推廣工作將在10月1日如期啟動,山西、四川、寧夏、陜西等六省區(qū)聯(lián)片推廣甲醇汽油工作正加緊協(xié)調。如果一切順利,年內全國甲醇汽油推廣或試點的省區(qū)將超過15個,汽車燃料用甲醇將在去年500萬噸的基礎上再增加150萬噸。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車用甲醇燃料標準體系的建立對我國甲醇行業(yè)是一個利好消息。甲醇汽油一旦推廣,將在一定程度上消化我國相對過剩的產能。在我國龐大煤基甲醇產能的支撐下,對進口甲醇的反傾銷將有利于我國煤化工行業(yè)的整體利益。但同時也應看到,甲醇作為一種高載能產品,進口甲醇本質上就是進口深加工后的天然氣,可以減少我國的煤炭消耗以及甲醇生產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我們也需要考慮如何利用好廉價的進口甲醇,尤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qū)。我國的甲醇生產企業(yè)應該進一步控制成本,積極開發(fā)甲醇下游衍生物產品,提升競爭力。
6月1日起,國家將天然氣出廠基準價上調0.23元/立方米,并允許在此基礎上上浮10%,加上此前上調的0.08元/立方米天然氣管輸費,天然氣價格普遍上漲了0.31~0.41元/立方米,氣頭甲醇成本相應增加340~450元/噸,完全成本超過2400元。同時煤炭價格也跟著上漲。全國各地無煙煤到廠價普遍高達1100~1500元/噸,煙煤價格則較去年同期上漲了80~120元/噸,以煙煤為原料的甲醇企業(yè)噸甲醇完全成本超過2200元/噸,以無煙煤為原料的甲醇成本超過2500元/噸。后期,煤炭、天然氣漲價的傳導作用,將促使電力、蒸汽、自來水價格上漲,會再度抬高甲醇企業(yè)生產成本,支撐甲醇價格止跌反彈。
6月以來,受成本倒掛影響,70%的氣頭甲醇裝置減產停產,月減少甲醇產量15萬噸以上;80%以上中小聯(lián)醇企業(yè)減產停產,月減少甲醇產量20多萬噸。如果后期煤、電、水、汽價格再度上漲,將有更多企業(yè)減少停產,使國內甲醇產量下半年增速將明顯放緩,對甲醇行情的發(fā)展和價格上揚形成有力支撐。
相關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影響甲醇行情發(fā)展的利好與利空因素交叉存在,并受供大于求現實的制約,甲醇價格仍將低位徘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