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上半年飾品市場的運行分析
2007-07-04 來源:Tips 文字:[
大 中 小 ]
從年初開始,整個飾品市場與往年相比普遍運行狀況不大良好。內銷一枝獨秀,而外貿則相對萎靡不振,不過飾品市場依然膨脹,2006上半年市場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具體運行情況如下:
內銷情況較旺
自從去年下半年中國飾品遭遇環(huán)保概念滯銷以來,市場內銷開始上升,同以往相比無論是批量還是客戶數量都在急劇增長。從年初到3月份,大部分廠家忙于2005年底的外貿單,而從3月開始直接應付內銷市場。
內銷市場走的較快的為瑪瑙和925銀的戒指、項鏈等首飾產品,且由以往的低檔飾品走向了中高檔飾品。
外貿情況
在外貿市場上,充滿藝術氣息的個性化飾品類走俏,主要為戒指、腳鏈、手鏈等,這些產品主要是由合金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合金飾品遭遇環(huán)保概念滯銷,市場大部分以手工為主,而從3月份開始合金飾品又進入升溫階段,同時市場一片繁榮,但從4月中旬開始,無論是合金飾品還是手工飾品又遭遇了冰封期,至今未見融化跡象。
飾品邊緣化線路趨于明顯
飾品界的爪鏈生產已有上百年歷史,最早是在歐美地區(qū)。上個世紀80年代末,大陸已有企業(yè)制造爪鏈,到了上世紀90年代,企業(yè)普遍采用自動化生產制造爪鏈。應該說飾品起源于爪鏈的生產,但從今年開始,爪鏈銷量與去年或以前相比已經大幅度下滑,如皇冠產品。飾品邊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如向建筑材料等,需要說明的是跟服裝的結合尤為明顯。去年主要為珠片類和粘鉆類簡易型,而從2006年開始已經趨與復雜型,如貝殼等開始跟服裝結合。
走俏產品的主要特點
1.緊扣環(huán)保主題:隨著人們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美的同時對環(huán)保的認識也在逐漸提高,在選擇飾品時更傾心與環(huán)保材料制作而成的,如干草、干木珠等材料的使用。
2.回歸自然屬性:長期的城市生活,接觸過多的人工痕跡,人們對自然的向往已經開始不僅僅局限于游樂、居住等領域,而且還表現在了妝飾和日常的搭配上。
3.講究個性:這一特點主要在于合金類產品上,當然還有銅飾和銀飾類產品。在這一類產品上,客戶要求充分發(fā)揮出獨特的個性,最大化的體現出部分愛美女士的性格--特立獨行。加盟連鎖精品走俏
連鎖加盟一改往日的10元店風格,逐漸趨于50元~100元的中高檔精品飾品店。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10元飾品店市場的相對飽和,自營店和小品牌加盟連鎖經營一年之后品牌消失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市場開始轉向中高檔精品屋和品牌化運作,越來越多的生產廠家加入到加盟連鎖行業(yè)。
國內市場問題、原因、現狀
1.國內廠家層次不齊,無核心競爭力。至今為止,我們的競爭力在價格上,而不是設計和品牌。即使有也是屈指可數,像浙江新光集團、廣州威妮華首飾、福建金得利集團、伊泰蓮娜首飾精品等,為什么他們的產品價格高而且賣得好,設計和品牌力量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價格的競爭只能造成更次的產品和更混亂的市場,無益于提升整個產業(yè)升級,走不到產業(yè)鏈的高端。只有走向產業(yè)鏈條的高端才是中國飾品的出路,也就是主導國際流行趨勢,打造屬于中國飾品的國際品牌。
2.市場細分明顯。對采購商而言,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準確的信息以及更優(yōu)惠的價格,他們不愿意跑更多的路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我們要注意的是已建或在建的市場,如廣東東莞長安錦祥五金商場、中韓國際小商品城、廣州源勝陶瓷玉石工藝街、廣州玉器街、華南國際小商品城、梧州市寶石城、浙江義烏財富大廈、上海福佑門商廈、浙江諸暨珍珠市場、成都荷花池市場、義烏市國際商貿城、中國揚州國際珠寶城……這么多市場的出現,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不但細分,而且有分散和飽和傾向。同時,部分經營飾品的義烏人和溫州人在國外開拓市場,要么建設類似于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市場,要么在國外尋找自己的代理商,要么直接在國外設立自己的營銷網點。對采購商而言,當然更愿意就近取材,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市場,影響了國內或者國外的采購力量。
3.品牌運作呼之欲出,F階段雖然國外市場依然是中國飾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但相對而言,國內近年來的銷售業(yè)績節(jié)節(jié)上升,許多飾品企業(yè)看著眼熱但卻苦于無力也不知道該怎么經營國內終端,F在顧客對品牌意識、質量意識越來越強,對有質量保證和服務保障的品牌商品信任度逐漸提高。而在內地,很少有一家企業(yè)能夠提供品牌支持。只能眼睜睜看著錢流到加盟連鎖商的口袋,實際上品牌是走近消費者的第一步。
4.注意崛起中的印度飾品。由于語言和文化上的相近性,更重要是的優(yōu)良的性價比,吸引了更多的客商到印度采購。印度更低廉的人力資源是我國無法與其相比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人民幣升值之后,我國的外貿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響。
此外,大家知道飾品也是有淡旺季之別的,但2006年與以往不同,以往淡旺季之間的過度趨于平緩,有可預見性而2006年淡旺季之間變化迅速,讓許多商家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最近在流行什么。關鍵在于,許多商家一直依賴外單并且那些單子都是國外直接設計好的圖紙,沒有自己的設計師。我們在市場里可以看到,許多款式新較獨特品種多的廠家生意仍然比較好,苦的只是那些沒有自行設計能力的廠家。這是否也是一種警示,即小的無自行開發(fā)能力的廠家生意將越來越難做,如不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將有倒閉風險。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的行業(yè)洗牌過程仍將繼續(xù),并且將向更深層次發(fā)展,無論從營銷、品牌、還是設計等都將是一場革命。隨著市場里生意越來越難做,越來越多的廠家拿出他們常用的手法采取降價策略,同時從5月下旬開始引起整個飾品配件市場的相互壓價的連鎖反應。我們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價格作為促進銷售的惟一杠桿,一意孤行對中國飾品行業(yè)將是一場災難。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頁] [
返回頂部]